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资讯 >> 详情
国人感染率高达50%以上!查出幽门螺杆菌要“赶尽杀绝”?
来源: 今日科学      时间:2023-06-01 16:52:44

“听说,治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特别猛,不但能杀死幽门螺杆菌,还会把肠道中所有的菌类统统杀灭,甚至有的人没把幽门螺杆菌消灭,反而差点把自己给消灭了。”

“我看好多人确诊感染幽门螺杆菌好多年,没治疗也都好好的。所以,这个病根本没事,不用管它。”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我可受不了身体有问题。我一定要把幽门螺杆菌消灭,以绝后患。”

以上说法,哪个是关于幽门螺杆菌正确的认识呢?

详解幽门螺杆菌的善与恶

近年来,幽门螺杆菌越来越受重视,很多患者一旦查出感染了这种细菌,就纷纷来门诊要求尽快清除自己体内的幽门螺杆菌。

幽门螺杆菌,我国简称Hp。目前研究显示,Hp是人类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,而消化性溃疡是现代人常患的一种疾病。Hp是人类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,而慢性胃炎常常会令患者感到肚子不舒服。常年不受控制的Hp感染,还可能导致胃癌或胃淋巴瘤的发生。

所以,1994年,Hp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Ⅰ类致癌因子!

这样看来,Hp似乎是个“坏”细菌!

但是,现在的研究也发现,对一些人群来说,Hp的感染率是高的,但是胃癌的发生率并没有水涨船高。对某些人群而言,根除了Hp,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高了,有些人甚至更容易过敏了。

似乎,Hp也并不是一无是处。

一定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吗?

就目前已经发表的研究而言,Hp相关性疾病被发现得越来越多,Hp对人体健康影响也备受大家瞩目。

无论是2007年还是2012年,国内专家共识一致认为Hp相关疾病是一种病原明确的传染病!特别是在消化性溃疡、胃癌、胃的某种淋巴瘤中,都倾向于“根除Hp”。

2015年日本京都的国际Hp专家大会共识甚至提出来,为“减少胃癌、慢性胃炎等疾病发生的可能”,Hp一经查出,就应该根除。

那是见Hp就“杀”吗?其实,Hp只是一种被研究得较多的生活在胃内的菌而已。

随着科技进步,人们的认识已经从胃内没有菌,到胃内有致病性的Hp,到胃内有产毒素的Hp和不产毒素的Hp,到胃内可以生存不止Hp一种菌。所以,胃内的生态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,Hp是不是唯一的胃病致病菌,医学界尚不明确。

目前有观点认为,所谓Hp感染,其实就是胃肠道菌群紊乱的一个特例,提示人体内环境的紊乱,本质上应该调整机体内环境的平衡,而不是盯住一个Hp穷追猛打,更不应该为根除Hp而造成体内益生菌群体的生态失衡。

其次,目前经典的根除Hp的方案往往需要多种抗生素的协同,才会有较好的根除效果,而滥用抗生素或不规律使用抗生素很容易产生耐药菌,导致多次根除Hp不成功。

反复多次根除Hp,不仅容易加重肝肾负担,而且容易造成肠道菌群紊乱,导致人体内环境失衡,产生更多疾病状态。更不必说目前推荐的根除Hp的是四药组合方,近2周的费用达近千元。有研究报道称,国人的Hp感染率高达50%以上。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看,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医疗负担。

但是,对于那些发病机理研究得较透彻、众口一词认为患有Hp相关性疾病的患者,如消化性溃疡、胃癌、胃恶性淋巴瘤,目前消化界医生一致认为:有条件的话应该根除。对于一些不明原因的荨麻疹、不明原因的贫血,有时也需要根除Hp。

应对幽门螺杆菌记住3点

目前,结合专家共识,建议:

⒈明确的消化性溃疡、某种胃淋巴瘤(MALT淋巴瘤),强力推荐积极根除Hp。

⒉胃癌、部分胃炎、胃大部切除术后、长期服用镇痛药、拟长期服用阿司匹林、部分不明原因的血液病,推荐根除Hp。

⒊其他发现同时存在Hp的疾病,是否需要根除Hp,并无明确推荐。

各类多次根除Hp未成功的患者,应该回想下自己的生活是否健康?是否服用了正规的药物?是否规律服药?周围亲密接触人群中是否有Hp感染者?

有时,您感染的正好是耐药菌,这也可能是反复根除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。如果是这样,临床上还会推荐您完善胃镜检查,内镜下取组织黏膜做细菌培养,根据Hp的耐药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,再进行敏感抗生素组方的规范治疗。

怎样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

首先,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的Hp感染途径,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

幽门螺杆菌感染多是由于“病从口入”。因此,注意个人卫生十分重要。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,避免体内菌群失调,则是最根本的避免患上Hp相关性疾病的方法。

日常生活中,要自觉保持健康的生活,不要让与人交往时的“口口相传”卫生问题成为Hp感染的源头。请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
⒈勤洗手,尤其是餐前洗手。

⒉碗筷要消毒,尤其与Hp阳性者共同进食的时候,做到餐具分开。

⒊Hp感染者,应主动与他人分餐。

⒋聚餐时,鼓励使用公筷,加强宣传,倡导全民公筷行动。

综合健康中国报道

版权声明: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,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;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,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“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;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,请与我们接洽。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